让人民成为艺术作品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新时代检察影视文化精品创作座谈会侧记
《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第二十条》《因法之名》……4月28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部部口碑载道、星光璀璨的影视剧在座谈会上不时被提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检察文艺是党和人民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把冰冷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法律故事,送到群众身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治影视作品的需求。”
“严谨科学的检察工作与生动形象的视听艺术相结合,给电视剧行业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和检察职业独特的信息。”
“在保持法律严肃性的同时,必须基于社会视角,去除司法神秘感,更好地关注社会、面向社会,把社会大众作为检察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这是新时代检察影视文化精品创作座谈会的精彩现场,法律、文艺、影视各界大咖济济一堂,探讨如何一体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影视工作,打造更多具有强大精神能量、丰富文化内涵、高度艺术价值的检察影视佳作。
这是对最高检影视中心20年发展历程的一次深情回顾,亦是对检察艺术创作的一次深度交流,更是对如何让法治深入人心的一次深入探讨。
回顾经典
用镜头描绘时代
“光影交错的银幕上,检察之星熠熠生辉……”短片《检影光曜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20年发展纪实》拉开了座谈会的帷幕。
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检影视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相关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检察影视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多名参加座谈会的影视界“大咖”都因拍摄检察影视剧,与检察结下不解之缘,更创作出一批现象级作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洪祥指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唤着更多检察题材影视作品问世。检察影视创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汇在检察影视创作的各方面、全环节。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检察影视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要坚持立足检察职能、深耕检察实践,讲好法律监督故事,创作接地气、生活气息浓郁、高质量的影视剧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普及型法治影视产品供给需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坚持把好每一道制片关口,努力创作出更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
“石破天惊,荡气回肠。”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导演、总制片人李路用两个成语开启了“回忆之盒”。“2014年,当我看到《人民的名义》仅三集剧本时,就自掏腰包从编剧手中买下剧本,毛遂自荐找到最高检影视中心,担任了这部剧的导演和总制作人。在近三年时间里顶住巨大压力、全力以赴,最终该剧成为全国热议的现象级作品。”“曾经说过不再重复自己的我,再次担纲检察题材电视剧《巡回检察组》,表现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
“电影《第二十条》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显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普法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公众对于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的广泛思考。今年2月22日,这部电影在海外公映,更使中国的法治故事得以在国际舞台上‘被看见’,这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法治进步的理解与认识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合作方代表,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回顾了《第二十条》的创作过程和成功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则评价认为:“像《第二十条》这样的新主流大片,对公平正义和人性进行了深刻思考,突破了以往法律题材影视作品的法治表达,提升了新主流大片的思辨价值。这样的影片也是国产电影中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典型,作品与时代并行,反映人民心声。”
“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用法治理性引导社会舆论,以法律专业视角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努力做到为党和人民抒怀、为时代立传,是检察影视创作永不改变的政治坚守。”检察日报社社长、最高检影视中心主任李辉在介绍影视中心20年来发展情况时如是说。
人民导向
温暖的现实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检察影视创作同样要扎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最高检验标准,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
检察网络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缘何广受人民欢迎、业界好评?电影《第二十条》又为何在社会上反响热烈?与会者认为成功的“秘诀”在于影视剧作所蕴含的“人民性”。
网络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海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原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张宏指出,“作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深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家国情怀,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但把人民作为艺术作品的主角,更把人民作为艺术作品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和广大观众心贴心、同呼吸,把故事讲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海报
“简单的行业电影是请不回观众的,也不会吸引李路导演和张艺谋导演。”中宣部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回顾了他与《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影视剧的渊源,并指出:“最高检的影视作品里,我们看不到浮躁的心态,相反我们看到的是创作者们不断打磨剧本的能力,是在剧情设计、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等方面下功夫。”“充分体现了温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从不回避现实中的矛盾,这是给我们影视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因为矛盾和冲突是驱动影视故事前进的主要动力,是塑造角色深度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关键因素。《人民的名义》如此,《第二十条》也是如此。”
“影视精品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扎根人民,火热的社会生活、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法治文化的创作源泉和不竭动力。检察影视创作要准确把握和反映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充满时代特征、生活气息、法治味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局长田大忠认为。
建言献策
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检察影视工作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各位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指出,新时代检察题材影视创作已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一道亮丽风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检察题材影视创作要进一步重视文学的母本作用,充分发挥不同艺术形式优势,推动文学、影视融合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通过影视作品凝聚人心、汇聚正气,推动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生态。要坚持守正创新,鼓励不同形态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形式共生共荣。要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拥抱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以新技术助推新时代影视创作不断创新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指出,发挥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传播渠道多元、覆盖人群广泛的优势,以案说法,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新时代检察题材电视剧精品创作要紧跟检察实践,与时俱进,通过讲好新时代检察官坚持“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履职故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而深刻地释法、说理、讲情,讲好法治故事,体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价值追求。要加强协同联动,在选题发掘、主创调研、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合作,不断向党和人民献出更多检察题材的精品力作。
多位影视行业代表在发言中指出,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与一般的影视剧不同,法治题材影视剧既要充分展现法律专业特点,又要充分传递艺术美感,实现思想性、艺术性、专业性和观赏性的统一。要实现双方融合互动、优势互补,需要更加注重创作内容创新、创作模式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
展望创作
这些作品正在推进中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法治建设稳步推进、电影电视行业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制作精良、题材多元的法治影视作品,有着更高期待。
从《以法之名》拍片现场赶到最高检参加座谈会的演员张译说,今年春节过后,他应邀出演电视剧《以法之名》中的“检察官”,也到检察院体验了生活,但依然困惑于“检察官到底是什么样”。
“最高检影视中心对作品质量把关非常严格,始终把牢政治关、法律关、检察关,但在艺术上又有温度和包容度,给予了我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我终于明确了创作方向,索性就演一个一开始也许没那么清晰的、懵懂的、纠结的,但是经过一步步成长,最终参透了这身检察制服意义的、坚守法治信仰的、回到初心的、新时代新征程的检察官!”张译畅谈了正在经历的创作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与会的影视行业从业者也透露自己目前正在参与的检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情况。
与会嘉宾畅谈检察影视文化创作。
“我每次来最高检采风,回去都非常感慨,觉得我认识了真正的法律精英。”全国人大代表、电视剧《因法之名》编剧赵冬苓去年接受了电视剧《重器》的编剧工作:“创作过程中,最高检影视中心主动提出希望跳出检察工作的范畴,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上反映中国法治的进步。我非常感动,这种视野、胸襟很不一般。于是,《重器》就变成这样一部作品——从国家领导人到学术界、法律界、检察官、法官、警察、律师,所有人都在思考如何推进中国法治进步,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我期待这部作品能够在最高检强有力的支持和领导下完成好,能够成为我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
“检察题材是一个影视创作的富矿,既能看到大河奔流,又能品尝百味人生。”李路导演笑称自己的“破圈之心,路人皆知”,目前还有一部检察题材的电影正在剧本创作中,“继续开启我与最高检合作的下一个十年,第三次牵手,把中国的检察风采带向世界。”
时代潮涌,百舸争流。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鼓舞中,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奋进里,检察影视文化作品将成为法治社会的生动注解。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责编:刘影丽
●《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3)》出炉,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亮点颇多
●联合签署协同保护实施意见,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格局
●凝聚四省检察合力 共同守护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保护检察联盟成立
投稿邮箱:fazhiwangqy@163.com
清远检察新媒体矩阵
清远检察 清城检察 清新检察
英德检察 连州检察 佛冈检察
连山检察 连南检察 阳山检察